[本报讯] 2010年5月14日22时50分左右,富士康集团接警方通知,有一富士康员工从富士康龙华园区福华宿舍7楼楼顶坠楼,送往龙华人民医院抢救后,于23时40分左右宣布抢救无效死亡。这是今年以来富士康科技集团第九名坠楼的员工,共造成7死2伤。
富士康员工为什么接二连三地选择轻生?这些不幸者为什么多是“80后”“90后”的年轻人?带着这些疑问,新华社“新华视点”记者深入富士康公司,对普通员工、企业管理者、工会组织进行了追踪采访。
精神危机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
富士康是一个庞大的代工企业,仅在深圳龙华、观澜两地就有40万员工。今年1月23日,年仅19岁、来自河南省鄢陵县的马向前,从富士康集团观澜二分厂内的一幢宿舍楼跳下,当场身亡。
不到五个月的时间,富士康员工李某、田某等八位员工相继跳楼,除田某、饶某身受重伤之外,其余6名员工都是当场身亡,幸免于难的两名女工至今依然在医院接受治疗。
记者在富士康调查发现,这些当事人很年轻,年龄在17岁至22岁之间,只有1名是27岁。他们均来自农村家庭,入职时间比较短。富士康科技集团新闻发言人刘坤说,其中时间最长的只有1年半,最短的20多天。
企业提供了自杀员工的记录,他们没有很多加班记录,符合电子行业行为准则有关规定。企业表示,自杀行为与工作压力可能并无直接联系。
这些员工选择轻生,有的是婚恋和情感上遇到挫折导致,也有的是家庭出现变故造成情绪低落,更有一些人可能是由于精神异常而造成悲剧。其中饶某因感情纠纷与男友吵架而负气跳楼;李某因患有特殊疾病,年龄较大没找到女友,精神压力很大;而祝某则因情感纠葛、打胎而轻生……
“除了发生的悲剧,最近富士康园区内已被发现制止的这一类事情还有二三十起。”富士康新闻发言人刘坤说。